杨滨娟


一、基本情况

       杨滨娟,农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金沙集团1862cc农业生态学教研室教师,入选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高校生态学学科联盟首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等。主要从事农田生态、土壤酸化及其生态效应、油料作物生产及创新利用、稻田综合种养等方面的科研推广工作。

      独立工作以来,构建了能实现水稻增产、促进氮素高效吸收利用和改善土壤质量的“绿肥混播-稻-稻”模式和多种冬季绿肥的水旱复种轮作方式,探明了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构建了“稻田氧化亚氮排放-土壤微生物-环境”的互作机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基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省农业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等地厅级以上科技奖励3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土壤、生态等国内外权威期刊《Agronomy》、《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Plants》、《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学报》等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

二、个人简历(学习或者工作经历)

2009-09 至 2014-07,江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博连读,农学博士

2014-07至2024-12,金沙集团1862cc,助研

2024-12至今,金沙集团1862cc,副研究员

三、主要研究方向

农田生态、土壤酸化及其生态效应、油料作物生产及创新利用、稻田综合种养等。

四、主要研究成果

1. 代表性论文

(1)Bin-Juan Yang, Zhi-Hui Fang, Jing-Rui Chen, Qin Liu, Guo-Qin Huang*. Respons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components to mixed sowing of green manure. Agriculture, 2025, 15, 1260.

(2)Haiying Tang, Junlin Zhou, Ning Liu, Yao Huang, Qin Liu, Faizah Amer Altihani, Binjuan Yang*.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to triple-cropping system in paddy fields in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Plants, 2025, 14, 1292.

(3)Yang B J, Liu Q, Liu N, Huang Y, Huang G Q*. Effects on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under a triple-cropping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gronomy, 2025, 15, 46.

(4)Tang H Y, Huang Y, Yuan J X, Muhammad U H, Liu N, Yang B J*. Effects of typical cropping patterns of paddy-upland multiple cropping rotation on rice yiel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gronomy, 2023, 13, 2384.

(5)Tang H Y, Muhammad U H, Mohsin Nawaz, Yang W T, Liu Y, Yang B J*. A review on sources of soil antimony pollution and recent progress on remediation of antimony polluted soils.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23, 266, 115583.

(6)黄瑶, 刘宁, 胡启良, 黄国勤*, 杨滨娟*. “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减施氮肥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4, 38(5): 0976-0984.

(7)杨滨娟, 李萍, 胡启良, 黄国勤*. 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对稻田土壤N2O排放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743-754.

(8)杨滨娟, 孙丹平, 张颖睿, 钟川, 黄国勤*. 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2): 456-462.

(9)杨滨娟, 黄国勤*, 陈洪俊,兰延. 利于水稻氮素吸收的绿肥翻压量和施氮水平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5): 1187-1195.

(10)杨滨娟, 黄国勤*, 兰延,陈洪俊,王淑彬. 施氮和冬种绿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10): 2907-2913.

(11)杨滨娟, 黄国勤*, 钱海燕.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温度、土壤根系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4,51(1): 150-157.

(12)杨滨娟, 黄国勤*, 徐宁, 钱海燕.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13): 3779-3787.

(13)杨滨娟, 李新梅, 胡启良, 刘宁, 黄国勤*. 长江中游不同复种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比较[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2, 30(9): 1501−1510.

(14)杨滨娟, 李新梅, 胡启良, 刘宁, 黄国勤*. 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1(6): 51-58.

(15)杨滨娟, 袁嘉欣, 胡启良, 刘宁, 黄瑶, 黄国勤*. 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1(6): 79-88.

2.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160528,减氮调控双季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微生物学机制——基于绿肥混播模式,2022.1.1-2025.12.31,在研, 主持

(2)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5KLCEFSMLRYRMARA- 2,2025.02-2026.02,在研,主持

(3)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XARS-12,江西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体系,2022.01-2024.12,结题,主持

(4)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160395,双季稻区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利用及根系生理生态的研究,2017.01-2019.12,结题,主持

(5)农业农村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300208,长江中游双季稻三熟区资源优化配置机理与高效种植模式,2016.1.1-2021.06,结题,参与(排名第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1661070,秸秆还田条件下紫云英施氮对土壤有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017.01-2020.12,结题,参与(排名第3)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2260548, 十字花科豆科间作体系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微生物调控机制, 2023-01-01 至 2026-12-31, 33万元, 在研,参与(排名第4)

3.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农药喷洒隔离装置,2020.6.19

五、获奖情况

1. 2014年度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2. 2016年度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3. 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4. 鹰潭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 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

6.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蛟桥镇志敏大道1101号江西农业大学

办公电话或邮箱:13177801986

yangbinjuan@jxau.edu.cn